现如今,威士忌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了,仅仅几年之间,身边就出现了数量繁多的威士忌酒吧。每一个从业者都在积极的传播分享威士忌知识,这是好事。但在这中间,难免还是会有良莠不齐的半吊子专家,和道听途说的片面之谈会让大众对威士忌常识产生误读,这就很气人了。 就比如最简单的「威士忌饮用方式」,多年来还在缠斗于纯饮和加冰之争,略有了解的爱好者则认为点水才是最专业的饮用方式。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作为一个酒类知识分子,我负责任的说一句:仅仅知道加冰,纯饮和点水还是太简单,威士忌喝法的可玩性之高,跨度之广,绝对不亚于调配一杯鸡尾酒! 来,今天我就来帮你梳理下威士忌所有好玩有趣且绝对专业的饮用方式。下次去酒吧点威士忌,让Bartender对你肃然起敬的机会,就靠这一篇了! 毋庸置疑,纯饮是专业人士最推崇也最建议的喝法,这种不加冰不加水啥都不加的铁血真汉子喝法,在艾雷岛是被当作人生信条一样的践行的。 喜欢纯饮的人认为,这样的饮用方式可以更好的观察威士忌的本色,不管是闻香还是品饮,你都可以更明确的捕捉到它最原始的风味。如果去到苏格兰一家专业的威士忌酒吧并自如的说出:「Neat或Straight」,Bartender都会对你更尊重一些。 的确,如果你连一款威士忌最原始的形态都没有体验过,未免有点遗憾,但说它是「最好」的饮用方式,倒也言过其实。在日本,已有数据Proof纯饮威士忌与食道癌的发病率有着极强的关系,许多酒吧都是禁止客人纯饮威士忌的。所以,纯饮作为品鉴时的一种方法,没毛病。但作为日常的饮用方式,则大可不必! 加冰块是我个人最推荐,也是我自己最常饮用的威士忌的方式。在日本酒吧,冰块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每一家专业的酒吧,Bartender都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冰块的制作上。 其中,最讲究的莫过手凿老冰球了,一开始的冻老冰就很费事儿,店家得保证冻出来的冰块干净透明,并且没有一个气泡。常见的方式有开水冻冰,二次煮沸或震动除泡,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极其消耗时间成本的。 制出了没有气泡的大冰砖后,还需切割与手工凿型,这是需要凿冰师傅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达到的技术,然而这样的大费周章也不只是为了保证冰球的颜值,没有气泡的手凿冰球化水较慢,也不会产生冰裂,可以在降温之余,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威士忌风味的影响。 我最喜欢的日本酒保铃木隆行有一段话:「在大自然里,河床里的石头会因为水流常年年的冲刷而变成圆形,在杯中的冰球不只是单纯的降低温度和稀释酒精度而已,它也代表着流逝的光阴。」 这一段话既解释了冰球在威士忌的作用,也诠释了饮用之外的人生诗意,太适合背下来出去装x用了。 虽然在国内很多专业酒吧也可以做到手凿老冰球,但更多的调酒酒吧和KTV依然是机器制冰,这种情况就不能体验威士忌风味了吗?当然不是,2-4块机器冰加威士忌,适当的降温和稀释酒精,依然是专业的饮用方式。 水割的做法是先把装了30-45ml威士忌的威士忌杯内加入大冰块,最好也是老冰,搅拌以冷却威士忌,最后加入1:2的纯净水即可。这种半冰半水的方式来源于日本的一种烈酒文化——烧酎。 烧酎的制作工艺与威士忌极为相似,在日本被称为威士忌的兄弟,于是这两种饮酒文化在发展中产生了交集。1970年代,人们把喝烧酎的方式同样运用在威士忌身上,没想到竟出奇的适合。而对于酒吧老板而言,这种只需要冰块和水的饮用方式,则完全可以交给客人自己调制,不仅让Bartender不用在调酒的同时还要应付每个客人的点单,还让客人有了更多参与感,一时间在日本大受欢迎。 汤割也可以理解成「水割的冬季版本」,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把冰块与水换成了热水。首先需要把热水倒入杯中加温,然后将水倒掉,然后再以1:2的比例加入威士忌和80度左右的热水即可。 关于它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三得利托利斯威士忌广告,在广告中写到:「Hot Ga Umai - 热是美味的」而到了1994年,三得利推出了一个新版本的Suntory Old,在它的广告里,出现了「Old is Hot」这样的广告词,这样本身其实是有点性暗示含义的slogan被富有幽默感的日本民众当作了饮用方式,没想到这样的误会竟就这样发展至今。 我曾看过一段对京都知名威士忌酒吧Bar Keller的记载:说是这个酒吧的老板有一套独特的汤割方法,他会先将一定量的威士忌倒入调酒师的烧瓶中,再加水让酒精度降低到13%,然后再将杯内的调和液体倒入茶壶慢慢加热,当达到80度时,他会将茶壶移至有蜡烛底座的器皿中保温,非常讲究。 而到了今天,汤割威士忌在全球演化出了更加多样的喝法,我自己偏爱的,除了加入热水,还会先用威士忌混合捣碎了的黄糖方糖,加入热水后再依次加入少许丁香,柠檬片,最后用肉桂棒搅拌。天气冷的时候喝上这么一杯汤割威士忌,别提多治愈了! 关于这种饮用方式,可能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点水」,只需在威士忌中加纯净水即可。虽然简单,但却是大部分威士忌专家用来评测威士忌的方法。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威士忌本身的刺激度,还可以放大威士忌本身的风味,可以说是传播范围最广,最被推崇,也最易操作的饮用方式。 最早的点水法,是只在威士忌里加一两滴纯净水,专家们认为这一两滴水的作用对威士忌香气的释放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恕我直言,只加一两滴水似乎只对闻香能产生变化,喝起来其实和纯饮差不离,所以我更推荐以2:1的比例加入纯净水,既不会肆意篡改威士忌原本的风味体系,还降低了刺激度,让威士忌更易入口。如果有威士忌小白想要入门,用这种方式就最好不过了。 嗨棒的做法同样简单,基本上就是威士忌加冰块再加苏打水。在1950年代中期,嗨棒可以说主宰了日本各地的酒吧,原因很神奇,其实是因为日本在那个时候掀起了电器化的热潮,冰箱、洗衣机和电视被当时的日本人称为三大神器,变成了日本家族的必备品,自家制冰变得更加方便,于是嗨棒便应运而生了。 但嗨棒热潮并未一直流行,到了1980年代初期,嗨棒变成了「上班族欧吉桑的饮料」的代名词,年轻人钟情于带着水果口味的饮料,直到2008年,三得利开始推广「角瓶」,年轻人才发现,嗨棒原来和啤酒一样清爽,于是又掀起了新的一轮嗨棒热潮,持续至今也未见衰退。 当年的角瓶嗨棒配方如下:先挤一些柠檬汁到杯内,再把挤完的柠檬片连皮一起丢入杯中,加入大量的冰块,再以1:4的比例加入角瓶威士忌和苏打水慢慢搅拌。至于使用单一谷类威士忌调配的嗨棒,三得利建议的比例是1:3.5,不加柠檬。 这样视威士忌的不同风味而调整配料的方法也被很多调酒师的灵活运用。举贤不避亲,在我的酒吧Bowtie Whisky Bar,几种不同风味的威士忌被调酒师玩的风生水起—— 比如清新淡雅带着一丝丝泥煤风味的白州,酒厂位于南阿尔卑斯山区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为了更加凸显它的清新,除了加苏打水,调酒师还将柠檬替换成了连枝的薄荷叶,并给了它一个新名字:「白州森香」。 还有极富柑橘风味的格兰杰,口感温和的它先用苏打水把香气提出,又用橙皮挤出橙油抹在杯沿上,丢入杯中,得到一杯清清爽爽的「格兰杰橙」。 泰斯卡的核心风格是香料和胡椒的香气,同样的,它也有淡淡的泥煤风味。这款嗨棒被调酒师加入了泰斯卡酒厂用泥煤熏过的胡椒,再加上苏打水,赋予了它汤品一样的口感,名副其实的「泰斯卡嗨暴」。 还有酩帝诗的波本,本身就有着玉米爆米花、奶油和椰子蛋糕风味,加入浓缩咖啡和苏打水做成的嗨棒,些许苦涩中有着大量的回甘,完全就是一杯「甜点炸弹」。 其实威士忌的饮用方式又何止这么多种,当被越来越多人的年轻人所饮用,它的可能性也是不可估量的。在调酒师的手里,各种各样的品牌威士忌被制作成优美且耐人寻味的鸡尾酒。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Old Fashioned、Manhattan、Whisky Sour、Sazerac,威士忌始终发生着新的,不同的变化。 所以啊,喝威士忌不用照本宣科,正如我一直跟大家灌输的观念——威士忌是生活中一部分,你怎么喝着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不用人云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