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WHISKEY)一词,源于爱尔兰盖尔语--“uisge beatha”,即“生命之水”(water of life)。 谈起威士忌,被人们提及最多则是苏格兰、日本和美国的威士忌,却少有人讨论爱尔兰威士忌。但爱尔兰对于威士忌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从历史上来看,最早有关文献记载的爱尔兰威士忌历史至今已经超过了800年。 所以威士忌起源于爱尔兰,而苏格兰孕育了它们并另辟天地。
最开始蒸馏技术是由一群僧人从地中海带回到爱尔兰,并将其运用于酒精饮品的制作中,而爱尔兰威士忌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7世纪初期。 1608年,爱尔兰威士忌正式获得蒸馏许可,大大小小的蒸馏厂如雨后春笋,其中布什米尔斯酒厂(Bushmills )是首个获得全球蒸馏许可的酒厂。
到了17世纪后期,爱尔兰地区已经有超过1200家规模不一的蒸馏厂,1832年之时,全英五大蒸馏厂均坐落于都柏林,制酒业欣欣向荣。17世纪末,爱尔兰威士忌扬名海外并大量出口各地,到了19世纪,爱尔兰威士忌达到顶峰,其产量占全球威士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威士忌产品,也让世界知道了爱尔兰壶式蒸馏器的魅力。
然而辉煌并没有持续,1831年爱尔兰税务官埃涅阿斯·科菲(Aeneas Coffey)发明了塔式蒸馏器,当时爱尔兰人认为这种新型蒸馏器生产出的威士忌高效但是劣质,因此他们拒绝使用。但苏格兰人却率先运用了这种新工艺并尝到了规模生产的红利,再结合了苏格兰当地的风土与制作工艺,一度使苏格兰威士忌产量大增,这使得爱尔兰威士忌在市场竞争中大受打击,大量蒸馏厂关门。 而随之而来的爱尔兰战争、英国贸易战,以及美国禁酒法案,让爱尔兰威士忌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到了1972年,全爱尔兰只剩下两家蒸馏厂:老布什米尔斯酒厂和新米尔德顿蒸馏厂。
从兴盛到落末,跌宕起伏的故事为爱尔兰威士忌蒙上了一层历史的色彩,但是爱尔兰威士忌却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丰富的底蕴在沉淀中愈发散发光彩。从低谷时期的两家蒸馏厂逐渐增加至二十家,大有卷土重来的气势,且近年来屡获殊荣备受瞩目。 爱尔兰威士忌的制作一直遵循传统道义,明知塔式蒸馏效率更高,却始终坚持壶式蒸馏器;明知两次蒸馏或者一次蒸馏更加省力省时,却始终坚持三次蒸馏;明知爱尔兰岛遍地泥煤可以就地取材当燃料,却始终坚持保护地貌,不用泥煤熏蒸;明知橡木桶陈酿两年也可以出酒,却要坚持陈酿三年以上才符合法定“爱尔兰威士忌“的称号……“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爱尔兰人酿造威士忌的这种工匠烈酒,和中国的传统的工匠烈酒如此高度一致! 正是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坚持,使得爱尔兰威士忌拥有更加浓郁的果香,更加纯粹干净的酒体,柔和顺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爱尔兰拥有十分优越的自然环境,这里是大西洋暖流到达欧洲大陆的第一站,清澈的水质与空气,更让爱尔兰威士忌锦上添花。
彼得大帝曾说过:“最棒的威士忌就在爱尔兰!” 作为爱尔兰威士忌的忠实粉丝,爱威小生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为读者朋友们介绍更多的关于爱尔兰威士忌的故事。 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将爱尔兰的威士忌与世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