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风味桶威士忌如何镇定做出选择

时间:2021-03-28 21:23点击: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即使是像我们这种经常和威士忌打交道的人,有时候面对五花八门的风味桶,也会陷入一种懵逼状态。 比如有一次,拿着一瓶百富三桶16年(The Balvenie Triple cask)酒标上的传统威士忌酒

即使是像我们这种经常和威士忌打交道的人,有时候面对五花八门的“风味桶”,也会陷入一种“懵逼”状态。

比如有一次,拿着一瓶“百富三桶16年”(The Balvenie Triple cask)酒标上的“传统威士忌酒桶”(traditional whisky casks)”几个词,编辑部的姑娘小伙儿们愣是“懵”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这特么的其实就是二手波本桶(ex-bourbon)啊!”

直接写“ex-bouben”多大点事儿?

当然,这种称谓上模糊只是关于“风味桶”一个小问题,“风味桶”是什么,“风味桶”的使用是怎么赋予威士忌新的风味特征呢? 这些问题,搁威士忌行业的酿酒大师们那里或许都是个没谱的事儿。

“风味桶”简史......

先来看看“风味桶”指什么?

一般说来,“风味桶”这个词是指苏格兰威士忌除了传统橡木桶(二手波本)之外,用于增加威士忌风味的酿酒桶,譬如红酒(wine)、波特(port)或朗姆(rum)等,它的惯常使用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熟成”(Double matured)或“三次熟成”(triple),通常也叫做“转桶”(Finished)。在近十年里,它几乎已经成为威士忌界的一种时尚潮流,各种实验性的“转桶”威士忌蔚为大观。

这年头,酿威士忌没有过个“桶”玩玩,都不好意思称自己叫做威士忌。

达尔摩亚历山大三世( Dalmore King Alexander III),使用6种不同类型桶“转桶”, 为世界“转桶”次数最多的一款威士忌

但其实,“风味桶”的历史,也不过短短30多年。

虽然威士忌酿造史上早有先例,但“风味桶”概念的提出,却是自百富的传奇麦芽大师(Malt master)戴维 C 斯图尔特(David C. Stewart )才开始,这位百富的蒸馏大师,是最早被认为使用“风味桶”的蒸馏者之一。1983年,他实验性地将二手波本桶陈年的威士忌与雪莉桶嫁接,创造出“百富经典(Balvenie Classic)”系列,10年后,正式更名为现在的“百富双桶(Balvenie Double Wood)”。

戴维 C 斯图尔特

“我们同时拥有雪莉桶与美国波本桶,我想试试将两者嫁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戴维 斯图尔特说,而格兰杰(Glenmorange),则是另一家同时期开始试验性“转桶”威士忌的酒厂(与百富谁先谁后其实悬而未决),比较于“百富”,格兰杰的“二次熟成”酒桶类型更为丰富,特别是在对法国酒方面,干邑(Congnac)、波特(Port)甚至苏玳( Sauternes)酒桶。

而另一个著名的“风味桶”系列则来自帝吉亚欧(Diago)啦。这即是我们熟知的“酒厂限量版(Distiller Edition)”。几乎所有帝吉亚欧旗下的酒厂基本款都在常规年份之外再“过桶”一遍以“酒厂限量”的名义推向市场。

帝吉亚欧的“酒厂限量版” (Distiller Edition)

如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今天“风味桶”的使用颇为繁杂,为什么过个桶就能够给予威士忌新的风味特征呢?

蒸馏大师们也各“执”一词,分成了两个派别.

到底是“风味”还是“桶”?

争议的焦点在于“转桶”中影响威士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中一派认为,是源于“二次熟成”中酒桶的“前置风味”(Previous contents)在“indrink”中产生作用。

敲小黑板先解释下这两个词:

“indrik”

这个词是苏格兰威士忌的用法,在美国波本中(比如占边),则被叫做“恶魔之刺Devil’s Cut”,它指的是在威士忌熟成中,木桶对于威士忌的风味影响。

“前置风味”(Previous contents)

则可看作一种特殊用法。在酒类陈年中,木桶与原酒交互影响,木桶赋予原酒风味特征(indrink),而木桶同时也吸收原酒的风味,比如雪莉桶,通常情况下,一个500升的雪莉大桶经过二年的熟成,橡木桶能够吸收雪莉酒12%的风味,大约等于60升。而这部分吸收的风味,在木桶用于“转桶”时,便被称为“前置风味”(Previous contents)。

奥罗索雪莉桶

“前置风味”(Previous contents)在“indrink”中产生作用,自然指的然就是“风味桶”用于“二次熟成”时,之前渗透于桶中的酒的风味的影响了,简单来说,就是雪莉桶“过桶”是雪莉酒的风味与威士忌交互,波特桶“过桶”的话就是波特酒的风味与威士忌交互。

这是其中一派的观点,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遭到了另一阵营的强烈反对。

典型代表是格兰杰的总调酒师比尔 梁思敦(Dr Bill Lumsden),他就反驳说:“这纯粹是在胡扯(bullshit),“过桶”始终还是橡木桶的作用占据主导。”并且,他举出了直接添加雪莉酒并不能增添类似风味特征,只有依靠橡木桶才能赋予威士忌辛香料等风味为例。

比尔‧梁思敦(Bill Lumsden)

到底哪边更“对”,就见仁见智了。

因为,无论是“风味派”还是“桶派”,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支持的情况下,可能都会有失偏颇,而既然是“转桶”,本质上也就可视为以橡木桶为媒介,将其他酒类的风味与威士忌结合的一种方式呗,木桶与原酒都谓不可或缺。

格兰菲迪的现任酿酒师布莱恩 金斯曼(Brian Kinsman)就当了一回“和事佬”。他的观点是:

“前置风味是重要的,但是木桶的作用却是恒长的,最终风味的形成必然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啦,而且,这也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这当然是在“和稀泥”,但亦不失为一种说法,可确切地说,到底是什么在“转桶”中发挥作用呢,就只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啦。

而虽然,目前并没有对“转桶”详尽的研究报告,但是威士忌的酿酒大师们,在长期的探索与试错中,

倒是形成一定的基本“转桶”规则:

哪些桶不适合进行“转桶”?

规则1:

使用“风味桶”进行威士忌的二次熟成,在风味上必须是对于原有固定风味的一种互补,既不会过于柔和以致毫无影响力,也不会过于强劲而“喧宾夺主”。譬如波特桶,就不适宜一些清淡谷物威士忌的“转桶”,会过于掩盖原味,而夏敦埃(Chardonnay)酒桶呢,若果作为泥煤味威士忌的“转桶”使用的话,则迷失在泥煤麦芽的重口味里,可毫无“存在感”可言啦。

“白葡萄”与“泥煤”,可谓天敌

规则2:

这条规则来自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cotch Whisky Association),他们规定:威士忌“转桶” 必须使用“传统上的威士忌酒,即是历史上曾经使用作过威士忌熟成的酒桶”,像苹果酒酒桶,或者Tabasco桶这些开脑洞的创意,是行不通滴。

所以真的曾经有人想过用Tabasco这种“辣酱”桶来“过桶”?

不过,如果你还记得,我们曾经聊过一次“鲱鱼”桶熟成威士忌(复习蠢桶看这里)。

根据传统,这种桶可曾经在历史上的“威士忌之都”坎贝敦大规模使用哇,如果把这玩意用作二次熟成……那可就太酸爽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