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碗醪糟倒进橡木桶里 它会变成威士忌吗? 在美国作家艾米 斯图尔特的著作《醉酒的植物学家-----创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一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 “清酒始于米谷物,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特基拉来自龙舌兰,朗姆酒源自甘蔗,波本酒出自玉米,而你,已经渴了吗?”
斯图尔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植物与烈酒之间的关系,而她这段话则大致可以视为一个世界各大主要烈酒与酿造它的主要原料关系的简单描述。 顺而推之、一张世界各大烈酒分布地图浮现于眼前: 盛产大麦的苏格兰成为威士忌的主要产区,以稻米为主的日本多产清酒,特基拉来自墨西哥、波本在美国..... 一切酒类起源于植物,而但凡酿酒之人,皆喜欢就近取材,因此地域性逐渐形成,并构成烈酒世界的基本格局。 但是,时代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变化,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近些年来,日本威士忌在国际市场上风头正猛,谁也未曾预料到,这一源自西方海岛的古老酿酒技术,竟然在东方世界开花结果。
而另外同时,以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与本国传统结合的“日出之国”,也并未放弃在本国酿酒传统与外来工艺融合方面的探索。 2015年,日本人捣鼓出了一个……奇怪的产品 大米威士忌
这是一款以日本本土产的大米作为原料的“威士忌”,当初在国际市场上还是狠狠的风光了一把。 这款威士忌名叫“Kikori ”大米威士忌(rice whiskey)。 “kikori”这个词具体含义未知。而“whiksey”一词,则使用了加“e”的那一个,并不沿袭日本威士忌的常规用法“whisky”。
它由日本南部九州岛上一家不知名酿酒厂生产,2015年由Soh Spirits公司于南加州推入市场。 这款“威士忌”冷凝过滤,以41%的酒精度装瓶,色泽非焦糖染色,呈现出如稻米般的金黄。 在用桶方面,则采取分别于三种橡木桶内熟成3-10年之后的原酒进行混合装瓶,其比例为:80%的美国橡木桶,10%的法国利穆赞橡木桶与西班牙雪利桶。 不过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这款“威士忌”的原料了
采用百分百的来自九州岛的大米酿制,并且是百分百的纯大米原料配比,这在威士忌酿造史上尚属首例。 要说市场反应,其实也蛮不错的,2016 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中它获得金奖,著名的花花公子网站(Playboy.com)则将它列入“2015年最佳新酒”之一,并给予96分的高评分。 但是,对于这款“威士忌”,争议从来没有断过。 挂羊头卖狗肉 在一些酒评家及威士忌原教旨主义者的眼里,这款Kikori并不能叫做威士忌,其本质其实是日本的“烧酒”。
倒也真不是评论家们在鸡蛋里面挑骨头,而是这款"大米威士忌"确实有几分耍小聪明的意思 这些年来日本威士忌的势头正猛,相比较起来,称为“烧酒”确实不如称为“威士忌”更具市场响应度。而且,从税收上来说,命名威士忌也更具优势。 所以其实所谓的“Kikori ”大米威士忌,被认为是商家一种“挂羊头卖狗肉”之举。 而命名里面使用“whiskey”而不是“whisky”,也显得挺“鸡贼”的,感觉像是专门为了骗过TTB的审查。
用大米酿的“威士忌” 还能算是威士忌吗? 那么,“Kikori ”到底是威士忌还是烧酒呢? 认真想一想的话,其实、反对者的说法很有些道理。 威士忌和烧酒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发酵方式。 威士忌采用将大麦发芽产生酶再结合酵母菌来将淀粉转化为糖分。这种发酵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 而“烧酒”则使用“酒曲”,一种特殊的酵母菌来进行这一过程,而这种方式则起源于中国,不仅我们的白酒是这样酿出来的,就是家里做甜酒醪糟,也是这个套路。
这就是大麦和稻米在酿酒过程中最本质的差别。 苏格兰地区靠近北海,独特的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大麦生长,其地产的大麦也多被称为“黄金大麦”。而大麦相比较于其他谷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酶含量异乎寻常的高。 它可以和小麦或稻米等其他谷物混合,启动这些谷物的糖化过程。所以,谷物威士忌或波本威士忌发酵中都会加一定比例的麦芽。 但是,大米就没有这优势了,只能依靠“酒曲”的使用,来破坏及分解其中所含的淀粉,将其转化为糖。
这也决定了纯大米作为原料不能按照威士忌生产的工艺进行发酵。 这款“Kikori ”,虽然顶着“威士忌”的名字,但是其生产工艺确实也是如同烧酒一样,使用“酒曲”发酵,只是之后使用橡木桶陈年来增加风味而已。 在不少威士忌爱好者的眼中,这是Kikori大米威士忌洗不白的一个槽点,它或许是一款味道很棒的“橡木桶陈酿烧酒”。 但是硬把烧酒叫成“威士忌”,就太不合适了。 |